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岗位职能

女性延迟退休年龄最新消息有哪些_女性延迟退休年龄最新消息

时间:2020-03-19 10:56:20

  导语:女性延迟退休年龄最新消息有哪些?以下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女性延迟退休年龄最新消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延迟退休年龄最新消息

  今年底,延迟退休初步方案将会出台,并向社会征求意见。参与方案讨论人士透露,第一批退休者延迟退休的期限或将在3至4个月之间。

  “延迟退休的方案进展还是比较顺利的,最晚年底前,会向社会征求意见。”一位参与人社部延迟退休方案讨论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此前,人社部曾对外表示,2017年将出台延迟退休方案,而2022年将正式实施延迟退休。对于目前讨论最多的热点,前述人士表示,“对于不同职业的人,延迟退休不会‘一刀切’”。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截至2013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超过15%,总数超过2亿,65岁以上的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达到10%。到2020年,60岁以上人群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近19%,65岁以上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近13%。按照我国现行管理体制,男职工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职工年满50周岁即可办理退休手续。记者了解到,这项退休政策制定时,全国人口平均寿命50岁,而目前,全国人口平均寿命已经超过70岁。因而,人社部牵头多部委进行延迟退休政策的研究。

  记者采访全国总工会高层领导,就延迟退休一事,该人士表示,“全总目前还没有就延迟退休一事进行过研讨,但是,全总正在进行调研。”而在延迟退休这一问题上,全总的话语权有多少,该人士同时表示,“延迟退休一事,还是人社部在主导。”针对延迟退休一事,社会给予了巨大关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社部高层人士向记者透露,在制定延迟退休方案中,面临最大的难题就是,不同人群对延迟退休的接纳程度不一样。前述参与延迟退休方案讨论的人士向记者证实了这一说法,“延迟退休方案一直纠结的就是这个老问题。”因而,方案将考虑不同职业性质,区别对待,“不会一刀切”。人社部也曾表示,“这项政策在制定过程中会广泛听取各界意见,不断丰富完善这个方案。”

  女性延迟退休最新消息

  女职工最有可能率先实施退休政策

  人社部主要负责人还表示,“延迟退休”将从实际出发,区分不同群体的情况,在制定政策时考虑“分步走”,渐进到位,“比如会选取现在退休年龄相对较低的部分岗位开始。”

  由于目前我国女职工的退休年龄是50岁,因此是最有可能率先实施延迟退休政策的群体。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认为,延迟退休从女工人起步也是可以的,但是一定要处理好体力劳动者所面临的延长工作时间所带来的问题和挑战,对体力劳动者一定要有一个“以人为本”的延迟退休的具体安排,“比如女工人延退,不是简单地因为女工人退休年龄早而延迟退休年龄,一定要确保女工人不是在原有偏重的体力条件下去工作。”

  另一被认为有可能率先实施延迟退休政策的女性群体是55岁退休的女干部和女知识分子。因为已有文件规定,率先延迟基本没有异议。

  2015年2月16日,中组部、人社部联合下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县处级女干部和具有高级职称的女性专业技术人员退休年龄问题的通知》,称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中的正、副处级女干部,具有高级职称的女性专业技术人员,将年满60周岁退休。通知表示,处级女干部退休年龄延迟,是为了充分发挥女领导干部和女性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

  延迟退休年龄哪年开始?

  此前,在7月13日召开的2016年二十国集团劳工就业部长会议上,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表示,延迟退休方案预计今年出台。7月22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称“人社部”)召开2016年二季度新闻发布会,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表示,延迟退休政策是基于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提出的。在设计制度时,有以下考虑:

  一是小步慢提,逐步到位。坚持每年只延迟几个月,经过相当长一个时间逐步达到目标年龄。

  二是区分对待,分步实施。不是对所有社会群体同时实行延迟退休,会选择从现在退休年龄相对偏低的群体开始逐步实施。

  三是预先公告,做好公示。目前在政策研究设计过程中,经过一些必要程序后会把方案向社会公布,广泛地听取意见,尽可能地汇集民智,凝聚共识。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告诉记者,延迟退休方案目前已经提交到了相关部门和领导审核,还要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最终形成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法规。

  四类人将受延迟退休影响,70后影响最大

  近期延迟退休消息频发,这被业内认为是人社部在为推进延迟退休铺路。

  人社部明确表示,方案出台后将充分征求意见并经过5年过渡期,到2022年正式实施。

  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仙芝告诉记者,因为延迟退休关系人群众多,而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产生的影响程度又不一样,如果法定退休年龄调整幅度过猛过大,对某些当事人会产生明显不公,心理落差就会加大。

  因此,有必要采用“小步慢走”策略,可以使每个人受到的影响大致相同,而且所受的影响也不会太大,有利于代际公平和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