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来,关于健力宝集团争端的各种报道频频见诸报端,《财经》不久前推出了调查详尽的封面故事《健力宝案原委》,告诉广大读者健力宝乱局的原因在于没有资信调查,缺乏程序公正,三年前张海“资本空手道”得手,已为今日埋下祸根,惟有重回法治轨道或可拯救乱局。
健力宝真的可以通过“重回法治轨道”或可拯救吗?认真分析健力宝从1984年到2004年的20年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它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企业问题的“麻雀”,其中隐含的三条“中国文化潜规则基因”才是健力宝的滑铁卢。
“家族企业”机制的国有企业
1984年,从小在孤儿院里长大的三水县酒厂厂长李经纬无师自通,以相当超前的眼光和令人叹服的魄力,果断抓住中国重返奥运的历史性机遇,通过大胆赠送中国奥运代表团,将默默无闻的一种新品饮料健力宝变成为国争光的魔水,紧接着,以奥运体育明星李宁为代言人的广告,让健力宝品牌深入人心,销售量扶摇直上。
20年以后,李经纬和李宁这对儿健力宝历史上最早的“二李”组合的命运却大不相同:李宁后来自创运动体育服装用品品牌“李宁”牌,并断然将总部从广东三水北迁人才济济之地北京,进而妥善安置创业老臣,并起用新人和引入国际资本,最终实现海外上市,个人价值、品牌价值和公司价值均获得巨大回报,业内人士常常用“体育明星中的优秀企业家”和“优秀企业家中的体育明星”来定义李宁。
与之相对照的是李经纬在公司战略及管理上的两个做法:激进的国际化战略和任人唯亲。“1991年健力宝在美国成立分公司,在‘两乐’(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后院燃起战火”,据《财经》杂志2005年第2期第57页的报道:“李经纬的经营团队广为安插家族亲信进入公司担任要职”,“李的势力之外,其四大副手阮钜源、黎庆元、杨仕明和于善福亦争相安插人手,争权夺利”,“庞大的销售队伍锐气尽失、不思进取,而财务、广告等要害部门则腐败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