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职场头条

汉语言文学专业介绍以及就业前景与方向

时间:2020-03-19 18:53:18

  导语:想知道汉语言文学专业介绍与就业前景吗?以下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汉语言文学专业介绍以及就业前景与方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汉语言文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强调培养人文素养与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双优”、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写作能力“双强”、能适应语文教学与文化建设“双面”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毕业生能够胜任中等学校的语文教学及研究工作,或能够从事文化宣传、网络传媒策划等文案工作。通过进一步深造能够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从事科学研究。

  主要课程: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写作、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语文学科教学论、教师口语等。

  汉语言文学(国家文科基地)

  培养目标:本专业采用小班教学,以培养从事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的研究型人才为重点。培养学生能系统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较强的科研创新意识、较好的书面及口头表达和实践动手能力。毕业生具有较高的汉语言文学的专业水平,能适应专业教学科研和社会工作的需要。优秀毕业生能直接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专业保研率超过40%。

  主要课程: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写作、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中国古典文献学、美学、西方文论等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学科是湖北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1978年国家恢复研究生教育后即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1年被确定为湖北省首批省级重点学科,2005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9名专任教师,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讲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者6人,博士生导师3人。学科带头人何新文教授在中国古代辞赋研究领域,宋克夫教授在宋明理学与明清小说关系研究领域,朱伟明教授在中国古典戏曲、古典喜剧、汉剧史等研究领域,成果丰硕,影响广泛。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1984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入选省级重点学科,2009年成为楚天学者设岗学科。现有专任教师9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博士生导师3人,具有博士学位者6人。学科带头人刘川鄂教授在中国自由主义文学研究、张爱玲研究、当代文学批评等领域建树颇多,是新世纪中国文坛活跃的学者和文学评论家。周新民教授在中国当代小说研究领域和当代文学批评领域成果颇丰。汉语言文字学

  汉语言文字学学科199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为湖北大学重点建设学科。现有专任教师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1人,均具有博士学位。其中,。韩小荆教授的博士论文《<可洪音义>研究》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学科先后获得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攻关项目、6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十余个省部级项目。以项目为纽带,该学科形成了汉语语法学、汉语文字学、汉语音韵学和汉语词汇学四大研究方向,特色是近代汉语究。

  教授说专业

  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

  专业导游:文学院石锓教授

  Q1: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汉语言文学是研究汉语及各类文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具体范围包括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等分支学科。

  通过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学生可以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和较强的文学写作与评析能力,拥有较为宽广的知识面,拥有优秀的人文素质。

  Q2:为什么要选择湖北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

  湖北大学文学院是国家级文科人才培养基地。本专业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许多二级学科点都有硕士、博士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本专业设汉语言文学国家文科基地班、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三个方向模块,学生可以选择其一修读课程。汉语言文学国家文科基地班主要培养本专业的优秀研究人才,每届学生有30多人可以进入汉语言文学基地班,基地班的每位学生都有专门的导师指导,在直博、保研及奖学金获得方面都有倾斜政策。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主要培养中小学语文师资,汉语国际专业主要培养面向海外汉语教学和文化传播的师资。这三个方向都为社会培养急需人才,毕业生需求量大,应用面广。

  Q3: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核心课程有哪些?

  专业核心课程: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外国文学史、语言学基础、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美学概论、中国古代文论、西方文论、写作、语文学科教学论、对外汉语教学法、跨文化交际等。

  通识核心课程:现当代经典作家研究、唐宋诗词研究、影视文学、比较文学、中国文化概论、《论语》导读、当代文学前沿问题研究、外国文学名著导读等。

  Q4: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要具备什么素质?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四方面素质:一、具有丰厚的人文素养。大学教育不是纯粹的专业技术教育。大学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和能力素质。汉语文学专业是人文学科,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本专业的主要任务。二、具有渊博的中文知识。中国语言文学的基础知识是本专业的根基,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三、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无论是语言的学习,还是文学的学习,最终是要学生学会准确而优雅的表达。因此,与其他专业相比,本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相对优秀的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的能力。四、具有较专业的文化建设、汉语国际传播与语文教学的能力。

  Q5: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传统专业,历史悠久,研究深入,积淀太丰厚,知识面太宽,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学习压力过大,学习过于浮泛的毛病。一般来说,大学一年级是通识教育阶段,也是中学向大学过渡的阶段。学习的知识可以宽泛一些。大学二年级是专业基础学习阶段,中文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安排在一二年级。学生应打好基础,学习不可偏科。三四年级是专业学习阶段,学生应该考虑向哪个专业发展了。如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现当代文学、文艺学、古典文献学、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汉语国际教育、比较文学、语文课程教学论等。应有意识地加强自己喜欢专业的课程学习。同时,学习不可仅仅停留于教材,应在相关老师的指导下,加紧阅读专业书籍和重要期刊上的学术论文,紧跟学术发展的前沿。

  Q6: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致有哪些去向?

  湖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趋向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继续深造,本科毕业后继续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二是出国留学。三是直接就业,、文艺宣传、教学科研等文化研究单位以及各类企业里,从事编辑、采写、企宣、文案、教师等与专业基础尤其是文字能力密切相关的工作。

  Q7:汉语言文学专业有哪些学术传统和知名学者?

  湖北大学文学院的前身是湖北大学中文系,有着近90年的办学历史,是湖北大学最早的院系之一。朱祖延、祝敏彻、张国光、李悔吾、王陆才、周勃、郁沅、邹贤敏、王敬文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专家学者为文学院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院先后主持完成了《汉语大字典》《尔雅诂林》《中华大典·语言文字典》等大型古籍辞书的编纂工作,编辑出版有《水浒争鸣》《红学新潮》《湖北作家论丛》《中文论坛》等学术集刊,1958年创刊、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中学语文教研杂志《中学语文》也由本院编辑。